
「大學要辦得好,要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沒有同學的意見、回饋、建議和合作是很難想像的,因為教學相長。」鄭國漢校長在5月13日發出的第三封《給嶺南人的信》中如是說,並呼籲同學多提供「客觀評價和具體建議」,以便改善課程、提升教學表現。



三十四名嶺南大學學生將於5月至7月期間,參加由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嶺南大學及滬港青年交流促進會合辦、為期七星期的「滬港明日領袖(嶺大菁英)實習計劃」,遠赴上海多間著名企業實習。參與企業包括東方夢工廠、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廣播電視台)及上海奧維思市場營銷服務有限公司等。

二十二名來自嶺大商學院的同學,於5月19日舉行的Beta Gamma Sigma(BGS)嶺南大學分會第三屆會員就任典禮上,獲委任為分會終身會員。

嶺大校董會副主席歐陽伯權先生與香港汽車保險局總經理秦鈺池先生獲學生服務中心邀請,於5月17日為風險及保險管理學本科生主持講座,介紹保險行業的工作。校董會司庫孫梁勵常女士也有出席為同學打氣。



今夏逾百名嶺南大學同學獲贊助前往北京及上海38間著名企業、政府機構和博物館實習。當中32名同學獲香港中華總商會贊助,透過「香港中華總商會大中華暑期實習計劃2014」前往上海作八個多星期的實地考察及實習。



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於5月5日舉辦中文文學與比較文學工作坊,討論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蘇童的文學著作,包括其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電影改編及翻譯作品。


請按此瀏覽活動錄像
左撇子藝術家魏貝妮說:「『左』是方向。《説文解字》解手執工具,後來引伸指政治傾向、差錯、降職、旁邊或固執。『左』亦指沒有正確行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人,而他們都被遺棄。」貝妮現為嶺南大學駐校藝術家,「左」給她不少靈感,令她由2013年開始以此為創作題材,也是這次校園展覽的主題。


橫跨2013/14學年兩學期的首屆「青春有為」主題紀錄片巡展,由嶺南大學核心課程及通識教育辦事處、電影研究中心及CNEX基金有限公司合辦,已於4月24日圓滿閉幕。



請按此瀏覽活動錄像片段。
「文學不是別的,而是木工。無論是文學作者或木匠,均須處理像木材一樣堅硬的『現實』。」嶺大駐校作家Sarah Ann Bower引用已故小說家馬奎斯的名言。儘管Bower女士在大學任教已逾10年,她一直嘗試把創意寫作當成一門工藝、而非學術科目來教授,而這也是她一直堅持的信念。


嶺大翻譯系唐文教授研究海明威《戰地春夢》中譯本的論文,以及中文系訪問學人單德興教授與榮休教授劉紹銘教授暢談其文學翻譯經驗的訪問,均已刊登於最新一期《現代中文文學學報》。
欲知更多嶺南大學活動,請瀏覽 https://www.ln.edu.hk/cht/events